与用户保持频繁互动的社群关系
个性化和小众化消费的独立思考,正在于塑造一个完整的个人形象。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身上出现这种违和感,但内外和谐的品位、搭配,却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培养起来的。这不仅需要个人的修炼,也需要他人的指导。因此,很多时尚公众号,才能拥有如此惊人的用户量。伴随着个性化与小众化消费的崛起,企业的发展模式也正在迅速转变。过去,成功的企业大多是大而强的企业,但在如今,善于辗转腾挪的小企业,反而更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消费市场,为小众化市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为了提升个性化服务的质量,与用户保持频繁互动的社群关系,自然是不二选择。1.1.3 社群滋生信任,信任生成流量在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的法则从未过时。没有流量,就无法引导用户消费。流量为王的内涵其实很简单,即流量带来看客,再将看客转化为客户。但在电商1.0 的思维下,电商采用的催化剂大多十分简陋,常见有促销活动、网页美化、产品包装等。为了提高哪怕1%的流量,商家也会尽量对每个字、每张图精雕细琢。这些催化剂与传统商业模式别无二致。这种手段最初尚能发挥效用,但随着流量成本越发高昂,这种浮于表面的精雕细琢往往只会事倍功半。如果仍然停留在电商1.0 时代,只会被时代淘汰。那么,在移动社交时代,电商该如何获取流量?答案就在于社群,而社群也天然拥有提高转化率的催化剂,即信任关系。无论是用户为王,还是社群电商,其本质都在于培养用户成为企业、品牌的粉丝,并让其帮助自己主动推广,从而形成更具价值的流量来源。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就离不开信任关系。如何才能建立信任关系呢?1.大众的点评在个性化与小众化消费的崛起中,企业开始注重社交平台上的营销宣传。然而,消费者已经厌倦了企业的自卖自夸,在很多人看来,企业的自我宣传都存在疑点,相比而言,消费者的体验分享,则更具可信度。如何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呢?在每个电商平台,消费者点评都是重要的一环,也是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在社群电商的发展中,这种点评也不再局限于电商平台上,开始出现在微博上、微信里。于是,电商平台的商品点评数据,以及社交平台的消费分享,逐渐成为商家获取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手段,而大众的点评往往也是消费者购买的决定因素,如图1-3所示。图1-3 商品评价影响消费者购买2.社群效应基于大众评价体系的完善,伴随着流量入口的不断互联网化,社群也由此成为流量的重要来源。出于各种原因,当用户加入社群之后,就等于进入了商家的营销池塘。而在这个池塘里,商家则可以通过投放各种饵料,从而获取用户的信任,并以每个用户为基点,进行再推广,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流量。如此一来,用户的主动购买、主动分享,能够为品牌、产品带来更多的正面评价,从而借助大众评价体系,获得良好的口碑。与此同时,基于用户的主动传播,朋友圈的信任度、社交平台的曝光度,自然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流量。流量入口的自主扩张,就意味着商家只需要做好社群运营,建立信任关系,将流入的流量沉淀下来,就可以完成变现。1.2 社群粉丝,能撑起电商半边天社群粉丝,能撑起电商半边天。看到这句话,许多人大概都会嗤之以鼻。毕竟,仅2016年双十一一天,仅天猫一个平台,就实现了1207亿元的交易额。这对社群电商而言,似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然而,正如民营经济与国营经济相辅相成一样,与大而壮的平台电商、垂直电商相比,小而美的社群粉丝,同样能够在电商中撑起半边天。事实也正在证明社群粉丝的力量。早在2016年1月,阿里巴巴CEO张勇就以形势严峻形容目前的商业模式。在他看来:单一的为消费者解决信息对称问题的商业模式,会非常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很多人将之看作危言耸听式的自我激励。然而,在2016年双十一再创新高的背后,却是大量淘品牌正在出淘。这些淘品牌依靠淘宝、天猫成长起来,但也就在这一年开始逃离平台电商的康庄大道,走上社群电商的独木桥。某品牌是首批入驻天猫的服装零售品牌,在2011年双十一中,该品牌就夺得女装销售冠军。但在5年后,同样是在双十一这一天,该品牌宣布:正式从互联网品牌向新零售品牌转型。该品牌对此的解释是:未来零售生意,经营人的生意不是单纯卖货的生意,人与人之间要有沟通交流的途经。产品只是一个介质,连接品牌和客户,利用衣服、产品与客户去产生接触,接触之后要有文化的属性、社交的属性,在这背后生意才能做大。1.2.1 投喂型被动消费时代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然而,太多的信息也带来更多的问题:面对更多的信息,该如何筛选有效的信息?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避免被信息误导甚至诱骗?这些都是信息大爆炸带来的问题。1.耗时费力在电商发展初期,消费者或许还会仔细翻看评论,搜索产品相关信息,进行比价、问询,最终做出自以为正确的消费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