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模式是以防洪系统为代表的三级政府三级
专门处理人为灾害的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隶属于市经济委员会。2004年升级为市政府直属机构,全面管理本市安全生产工作。 2.专业指挥体系框架相继形成。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各专业部门的指挥体系主要形成以下三种模式:以公安系统为代表的三级指挥中心模式、以防洪系统为代表的三级政府三级指挥部模式和以人民防空系统为代表的两级指挥中心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公安系统为代表的三级指挥中心模式。自1990年以来,市公安局已将系统各单位的值班室改造为指挥中心或指挥室。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为市局指挥中心,市消防局、交通管理局、区县公安局设立了近30个不同规模的二级指挥中心,交通管理局、消防局各支队、派出所也设立了指挥室。三级指挥中心自上而下为分级隶属关系,同级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第二种模式是以防洪系统为代表的三级政府三级指挥部模式。市防洪系统、区、县、街道、乡镇分行政部、18个区、市政府抗旱指挥部。区、县长为指挥,负责辖区内的防洪抗旱工作;街道、乡镇政府设立防洪抗旱指挥分公司,负责街道、乡镇的防洪抗旱工作。第三种模式是以人民防空系统为代表的两级指挥模式。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是市政府人民防空工作主管部门和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公室。18个区、县设有人民防空办公室 (2006年,市、区、县人民防空办公室更名为民防局)。市、区、县都建立了符合人民防空要求的地下人民防空指挥办公室,实现了视频互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区、县人民防空部门逐渐承担了部分防灾减灾功能。四区人民防空办公室承担了地震减灾工作。原宣武区建立了民防指挥中心,是区防灾减灾指挥平台;西城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位于区人民防空指挥中心,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部分专项应急预案开始制定。在单一灾害的灾害管理体系下,应急预案受到重视,部分专业部门的应急预案甚至已初具规模。如 北京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北京水旱灾害应急预案、北京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组织工作预案、北京火灾事故灭火救援预案、北京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北京重大动物疾病应急防治预案等。除按类别制定计划外,各部门还根据相关行业的规定和具体事件制定了更有针对性、更详细的行动计划或计划。消防系统根据 国家消防法、 北京消防条例、公安部 公安消防部队分类制定消防救援计划通知要求,制定了1400多个重点单位和关键部位的消防救援、处置突发事件、处置突发事件、大型灾害事故等10多个类别的消防救援计划。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编制了 110接收警察常见问题处理规范和 110报警服务台接收警察规范语言等10多项规章制度;根据轨道交通安全预测的地铁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制定了16种处理计划。这些行动计划或计划更详细,有些甚至类似于行动手册或指南,可操作性强,在特定的灾害或事故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专业救援队伍已初具规模。北京各单灾灾害管理体系注重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形成了公安、消防、医疗、地震、防洪、矿山、建筑工程、市政等近30万人的专业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通常可以分为三类:政府、企业和群众。首先,政府部门的专业团队分布在公安、消防、交通管理、医疗、防洪、消防、交通管理、医疗、防洪、人民防空、地震等系统中。例如,公安系统以派出所为基础,建立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动态巡逻、防治应急队伍,具有战斗、预防和控制能力。交通管理系统拥有一支能够快速到达现场的交通应急保障队伍。公安消防队承担火灾救援工作,并参与其他灾害或事故的救援工作。救援工作。医疗系统在城市有31个急救网点,郊区县有10个急救援分中心,成立了由31家医院和18名医生组成的城市应急卫生,以及相同规模的应急救援队伍。.三万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分布在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和供水、排水、电力、天然气、热、交通等市政公共企业。企业、矿山、铁路、煤矿等高危行业都建立了完善的专业安全生产救援队伍。第三,群众应急救援队伍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一些政府部门在社区和单位成立了一批志愿者团队,并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和演练。 (二)建立和逐步发展城市突发事件综合应对体系 (2004年至今) 2003年初从广州传入北京SARS危机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蔓延,使北京成为SARS重灾区对北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影响 (见表2-9)。 表2-9SARS对北京的主要经济影响及相关应急措施 续表 2003年SARS事件发生后,为防止SARS2003年9月11日,北京月11日,北京市正式发布